今年5月1日,《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至今已满半年。北京生活服务业场所如何正确进行垃圾分类?10月16日,北京市商务局公布了餐饮企业、便利店、商场(购物中心)等5个生活垃圾分类指引。对照指引要求,新京报记者近日走访了北京多个商场(购物中心)和一些便利店,发现商场(购物中心)厨余垃圾桶难寻,尤其是部分有餐饮区的商场,显眼位置看不到厨余垃圾桶;另外垃圾混装现象依然普遍;一些便利店未设垃圾桶,甚至用胶条封住了原有的垃圾桶。
11月3日,记者在通州区万达广场探访,发现整个商场,可回收垃圾桶和其他垃圾桶很常见,但看不到厨余垃圾桶的影子。
4楼餐饮区,除了有各种品牌的正餐厅,还有一些售卖奶茶、冰淇淋、鲜榨果汁的小店。市民彭女士和闺蜜逛商场,每人买了一杯奶茶,剩了小半杯想扔了,却不知该扔到哪里。从2楼逛到4楼餐饮区,都未曾发现厨余垃圾桶。记者逛到5楼ONE食区的扶梯旁,发现这里设置了一个厨余垃圾桶。但5楼的这个区域很小,只有几家快餐简餐店,如果顾客没有就餐需求,通常不会特意跑到5楼来扔垃圾。
在朝阳区长楹天街购物广场,记者看出,几乎每个扶梯旁、电梯口都有垃圾桶,但只有可回收垃圾桶和其他垃圾桶两种,没找到厨余垃圾桶。一位顾客拿着吃剩下的半杯甜品,走了三处设置垃圾桶的区域,都没找到厨余垃圾桶,后来把甜品连杯子投入了其他垃圾桶。
负责收垃圾的清洁人员表示,“进门入口处有一组垃圾桶,配齐了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其他垃圾、有害垃圾桶;楼上没有厨余垃圾桶。”但市民表示,商场里卖食品的小店不少,总不能为了扔个垃圾,专门跑到出口来。
11月4日上午,记者来到双井附近的乐成中心Space3看到,在楼层的扶梯处均设有两个垃圾桶,标有“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在有餐饮区的2层,记者尝试寻找厨余垃圾桶,逛完整个楼层均未找到。
在崇文商圈的国瑞城,记者在扶梯处和餐饮区看到,均设置了其他垃圾桶,没有可回收垃圾桶和厨余垃圾桶。在B1层的餐饮区,不少顾客用完餐后将垃圾放置在桌子上,店里工作人员统一收拾。一位保洁人员称,收完垃圾都会分类,放在不同的垃圾桶内。对于为何商场没有设置分类垃圾桶,该工作人员表示不清楚。
今年6月,新京报记者探访北京多家商场(购物中心)发现,部分商场分类垃圾桶配备不全、垃圾分类缺乏指导,各种垃圾混装现象较为常见。时隔半年,记者再次探访,发现垃圾混装现象没有明显改善。
在朝阳区双井富力广场,这里设置的垃圾桶只有“其他垃圾桶”,顾客扔垃圾没有可选择的,无论啥东西只能就近扔进垃圾桶。
双井家乐福设置的垃圾桶上没有一点标识,里面盛满了各类垃圾,分类全靠工作人员。在合生汇购物中心,记者看到,一位顾客将喝剩一半的咖啡杯扔进了可回收垃圾桶内。
在崇文门新世界百货一期和二期,餐饮区未设置厨余垃圾桶,商场内的扶梯处均设有可回收垃圾桶和其他垃圾桶,也详细标明了分类垃圾说明。但记者在现场看到,不少顾客扔垃圾都是顺手。
在国瑞城一个商家门口,只有一个其他垃圾桶,并没有别的垃圾桶,里面出现可乐瓶、矿泉水瓶等可回收垃圾。
记者在常楹天街购物中心看到,几乎每个垃圾桶内都存在垃圾混装的现象,清洁人员推的小车里放置了4个黑色大塑料袋,在清洁时,按照不同的垃圾,再归类放进塑料袋里进行二次分拣。
记者在搜秀城探访时发现,一个扶梯处设有厨余垃圾桶,桶身却贴有“搜秀自用品”的字样,里面的垃圾也是各种混杂。
指引:按照《北京市便利店(超市)生活垃圾分类指引》要求,设有即食品堂食区的卖场区域,应在可视范围或在视频监控范围内,至少设置“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容器各一个;不设置即食品堂食区的卖场区域,应在可视范围或在视频监控范围内至少设置一个“其他垃圾”容器。
收银区(含办公区域)应至少设置“可回收物”“其他垃圾”“有害垃圾”容器各一个。
今年5月份新版垃圾分类实施后,新京报记者探访北京市十余家便利店发现,撤去垃圾桶、将垃圾桶藏在柜台内的情况并不少见,还有便利店用胶带将嵌入式垃圾桶的翻盖直接封死。问及原因,有店员表示,主要担心顾客到处乱丢垃圾,遇到有关部门检查会因此挨罚。
位于朝阳路财满街的7-11便利店内,除了各种包装食品,还有关东煮、包子等即食食品。但记者转了一圈,没看到设置的垃圾桶,柜台自带的两个嵌入式垃圾桶被胶带封死。“为什么垃圾桶用不了?”店员说:“因为垃圾分类,所以我们不让用。要扔垃圾去店外面扔,店里没有垃圾桶。”
在朝阳区杨闸环岛的7-11便利店,柜台的嵌入式垃圾桶也被胶带封住了。但店员说,在操作间里设有三个垃圾桶,“顾客看不到”。她说,操作间里有其他垃圾桶、可回收垃圾桶和厨余垃圾桶,“顾客不会垃圾分类,封住就为了防止顾客乱扔,如果顾客有扔垃圾的需求,可以交给我们来分类。”她表示,将内嵌式垃圾桶封堵是为避免有关部门的检查,“现在柜台下面的垃圾桶封住入口,只用来放打印出来的交易纸条。”
在位于百环家园的7-11便利店内记者看到,现场没有设置任何垃圾桶。记者询问为什么没有垃圾桶,工作人员称,“垃圾桶被物业收走了”。为何会被物业收走?现场工作人员称,“那只能问物业了”。
今年5月11日,记者在朝阳区优士阁写字楼内的一家7-11便利店看到,原本放在进门处的垃圾桶不见了踪影。收银柜下方的嵌入式垃圾桶,可活动的掀盖用透明胶带牢牢封死,完全不可以使用。店员表示,“因为要求实行垃圾分类,但顾客什么垃圾都会往里扔,有关部门检查到乱扔垃圾的情况就会罚我们钱,所以现在就没有垃圾桶了。”
11月7日,记者再次来到这家便利店,垃圾桶上贴的胶条已无了,两个垃圾桶都能够正常的使用,分别是“其他垃圾”和“可回收物”,在两个垃圾桶的旁边,还贴有垃圾分类的提示。
还有一些便利店增加了店内的垃圾桶种类。11月6日,记者在朝阳杨闸环岛的快客便利店看到,与几个月前店内只有一个灰色的其他垃圾桶相比,如今店里出现了5个垃圾桶,其中一个是没有一点标识的灰色垃圾桶,还有两组双桶设计的脚踏式垃圾桶,分别是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
在便利蜂合生汇店记者看到,店门口放置三个“其他垃圾”垃圾桶,店内放置三个垃圾桶,分别为“其他垃圾”“厨余垃圾”“可回收物”。对于店内垃圾分类的情况,现场工作人员和记者说:“设置了不同垃圾桶,对于顾客垃圾分类习惯的养成还是有作用的。不少顾客在扔垃圾的时候分类投进不同的垃圾桶内,也有顾客吃完饭会连着饮料瓶一起扔在“其他垃圾桶”中,一般我们会再进行二次分拣。”
按照北京市商务局发布的指引,“设有即食品堂食区的卖场区域,应在可视范围或在视频监控范围内,至少设置‘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容器各一个”,不过记者走访一些设置有堂食区的便利店,发现并没有设置厨余垃圾桶。
记者在多点便利广渠门外大街第二分店看到,店内摆了桌子,一些顾客正在用餐。现场只有一个垃圾桶,工作人员称,担心垃圾桶放在前面招苍蝇,暂时放在门店后面。顾客吃完东西,会把垃圾放在桌子上,工作人员随时收拾,然后按照不同垃圾投放在后面的垃圾桶内。
在九龙山地铁附近的便利蜂店内,虽然设有就餐区,但没看到厨余垃圾桶,现场设有三个垃圾桶,都是“其他垃圾”,其中一个垃圾桶内嵌进了柜子下方,基本起不了作用。
另外,指引要求,便利店(超市)门店不得使用超薄塑料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袋;售卖餐食的门店,不得主动向消费的人提供一次性筷子等一次性餐具。然而,记者在朝阳区财满街7-11便利店和常营便利蜂门店购买店内出售的即食食品,结账时,店员会随手给一次性筷子。
指引:《北京市商场(购物中心)生活垃圾分类指引》中特别提到,在监督指导方面,商场(购物中心)应安排专人负责指导、监督,定期对商户贯彻执行垃圾分类情况做检查,指导督促商户按照不一样的种类垃圾进行分类,并要求按照明确的投放地点分类投放、收集,对不按要求做垃圾分类的商户及时进行劝阻,对屡教不改或情节严重的,扣减押金并计入商户诚信档案。
记者在探访中发现,商场对商户的分类垃圾指导比较到位,不少商场都制定了专门的培训教材。
长楹天街物业相关负责的人介绍,商场以朝阳区垃圾分类指引手册,以及垃圾分类标识、垃圾分类管理条例为基础,制作了培训资料。针对零售、餐饮以及特殊商户,比如美甲、医药等,分别提出符合商户自身特点的垃圾分类要求。每一个商户也制定了自身的垃圾分类管理手册。手册里明确了垃圾分类的各项管理工作,如店员培训、设立垃圾分类责任人等。同时手册包含了垃圾分类所需要的各类文件,如清运合同、每日的垃圾清运记录台账,还有商户签订的垃圾分类责任书等。
在垃圾分类监督方面,基本上餐饮单元每周覆盖一次检查;零售单元每月覆盖一次检查,检查内容主要是对垃圾分类管理手册中的日常工作落实及维护情况、现场垃圾标识的设立是不是正确、分类垃圾桶是不是满足标准并按规实行分类等。
同时商场也和社区、第三方培训机构开展合作,设立宣传点,开展垃圾分类的宣传;组织项目方、商户参与社区垃圾分类知识竞赛,同当地社区居民互动等。上述负责人也表示,由于天街客流比较大,垃圾分类只抓商户建设,基本难以达到北京市及项目自身的分类要求。因此,他们也在有意识地将商场自身打造成一个垃圾分类知识传播的文化堡垒。“配合政府部门,在大的垃圾分类环境背景下,尽快在天街内部培养人们垃圾分类的意识及习惯。”
对于为何在公共区域不设厨余垃圾桶?记者也采访了几个商场,长楹天街相关负责这个的人说,厨余垃圾桶都设在后厨,前厅没有厨余垃圾桶,如果前厅顾客要扔汤汤水水的食品,可以由商户处理,再统一由商场收集处理。
之所以在前厅未设厨余垃圾桶,主要是考虑到类似天街的商业体,基本以堂食为主,从商场环境来讲,不会主动招一些便于顾客边走边吃的商铺,“那样容易污染大理石地面,遗撒也会产生安全问题。”这位负责人说,即便顾客有少量小食品,基本吃完后就剩下包装纸或者盒之类,不属于厨余垃圾;还有一种情况是顾客会剩余一小部分食物,或者吃着香蕉、苹果来逛商场,会产生香蕉皮、苹果核等,但无论哪种形式,所占比例都很小。所以,在商场每层都设立厨余垃圾桶或四色桶,没有必要,这也是遵循垃圾分类的因地制宜原则。
上述负责这个的人说,对于在前厅设置厨余垃圾桶,他们一直在与社区沟通,“我们注意到一个问题,就是地下区域,可供顾客就餐的排档式商铺有所增加,但这块区域属于地铁在管理,我们也在与他们对接,如有必要,我们大家可以用自己的预算来增设临近区域的厨余垃圾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