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体育HQBET下载/垃圾桶/花箱/休闲椅深化定制厂家
全国咨询热线:13902465197

【指尖故事】我的知青生活

来源:环球体育HQBET下载    发布时间:2024-07-05 06:02:34

产品详情:

  来到冲天湖公社农科站,发现这里有了很大的变化。由于乡镇合并,冲天湖公社不复存在,农科站所在地现在属于石公桥镇夹堤口居委会管辖,当年的公社墟场也由于职能部门的撤离萧条了不少,农村道路的修建冲天湖轮渡码头已经停渡,只有少许船只停泊,公社所在地生活用的水塔还在,办公楼年久失修没人居住,夹堤口居委会迁址于此,按常德市统一模式修建的夹堤口居委会办公楼、百姓大舞台算是新的建筑设施了。农科站的水稻田少部分改种了湘莲,大部分是一个精养鱼池,棉花地上栽上了柑橘,树下间作油菜。生长形势还算可以,我们那时候居住的宿舍已经破旧拆除,听说先是改成乡镇干部住所,乡镇合并后,干部调离房屋卖给村民成为了私人房屋。

  我出生于1958年2月,跟随从事教育工作的父母先后在当时的周家店公社、冲天湖公社的多个大队和冲天湖公社墟场生活,由于那时吃的是统销粮,城镇户口,1974年底我从常德县六中高中毕业后便成为了下放对象,1975年3月,受县知青办安排我被指派到冲天湖人民公社农科站务农。这一年我刚满十七岁。在这里我度过了整整3个春秋,直到1977年12月参加恢复高考制度后的第一次考试,被常德师专化学科录取,1978年3月到学校报名,正式离开了冲天湖公社的。

  我下放的农科站是从冲天湖公社夹堤口大队四队划出来的一块土地。当年由于修冲柳湖大堤,地上的表土全部被挖走挑到堤上去了,剩下的大都是含有砂石的金钢泥巴土,根本不适合水稻、棉花、油菜的种植。

  农科站的从业人员大多是从各大队抽调来的,有参加过抗美援朝的复员军人,有年轻的农村青年,站长是由杨腊溪大队一个三十多岁大队干部抽调上来担任的。在我下放前还有一个从常德市城区下放来的知青,他是东升小学教师的子弟,名叫官更新。各类人员加在一起总共15人。和我一同下放的还有当时担任冲天湖公社会计曹叔的女儿曹小莉。她是我在常德县六中同年级的校友。

  记得去农科站报到的那天,我们俩都比较高兴,当时的想法是毛主席指示“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到那里是大有着为的”,只要自己认真的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好好劳动,还是会有出息的。根据当年知青下放劳动的政策,表现好的,可以招工,当兵。而那天看着我们报到去的时候,官更新当即给了我们一瓢冷水,“看你们高兴的样子,过几天有你们哭的时候”。

  到农科站的当天上午,我便拿着从公社知青办发放的30元的购买“三具”(农具、日常用具、炊具)费,到公社生资公司买来了锄头、铁锹、雨衣、脸盆、桶子、套鞋等生产生活用具,因为农科站是集体用餐,我没有购买炊具。

  第二天早上我从分管生产的副站长手中领到了一担粪桶,参加了从公社食品站挑猪粪的劳动。我下放的农科站是从冲天湖公社夹堤口大队四队划出来的一块土地。当年由于修冲柳湖大堤,地上的表土全部被挖走挑到堤上去了,剩下的大都是含有砂石的金钢泥巴土,根本不适合水稻、棉花、油菜的种植。

  农科站的从业人员大多是从各大队抽调来的,有参加过抗美援朝的复员军人,有年轻的农村青年,站长是由杨腊溪大队一个三十多岁大队干部抽调上来担任的。在我下放前还有一个从常德市城区下放来的知青,他是东升小学教师的子弟,名叫官更新。各类人员加在一起总共15人。和我一同下放的还有当时担任冲天湖公社会计曹叔的女儿曹小莉。她是我在常德县六中同年级的校友。记得去农科站报到的那天,我们俩都比较高兴,当时的想法是毛主席指示“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到那里是大有着为的”,只要自己认真的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好好劳动,还是会有出息的。根据当年知青下放劳动的政策,表现好的,可以招工,当兵。而那天看着我们报到去的时候,官更新当即给了我们一瓢冷水,“看你们高兴的样子,过几天有你们哭的时候”。

  从公社食品站到农科站大约有一里多地,每担猪粪在100斤左右,一天要挑二十多个来回。由于当年我身材单簿,劳力不足,感到十分吃力,只有半天多时间,肩上就磨破了皮。我咬牙坚持着,公社书记夏先忠看到我压得喘不过气来,关心地说,“小伙子,挑不起就少装点,别压坏了身子骨”,领导的关心,使我非常感动,就说,“没事的,我挑得起。”担猪粪时我从没叫过一声苦,半个月之后,我就慢慢适应了这项劳动了。

  因为这里的土地是金刚泥巴土,我与农科站其它人一起用锄头、铁锹、钢钻把土挖松、打碎,再与猪粪混合,形成新的土壤层,在上面种植水稻、棉花、油菜等农作物。

  记得每一个星期我们要从公社食品站挑一到两天猪粪。为了让这些土地很快肥沃起来,我们还常常挑着粪桶到附近的村组、冲柳湖大堤上、下去拾牛粪放入田地中。

  经过大约一年半的时间,我们共整理出水田40多亩,旱地20多亩,水田里全部种上了双季稻,旱地里种的是一季棉花、一季油菜。

  本着虚心向贫下中农学习,认真接受再教育的思想,我努力的学习劳动技能,日复一日的劳动,我很快就学会了水稻播种、扯秧、插秧、割谷、打稻、犁田、耙田、赶浆,以及栽种棉花和油菜等多种农活,并成为了熟练的行家。记得我当时每天最多可以插8分田的秧,割一亩稻,栽半亩油菜,锄7分地的棉花。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每天的劳作我的力气也逐渐大了许多,在下放的第三年,也就是十九岁时,我可以把两平担刚刚打下的毛谷子从田里挑到晒场上,足够有将近150公斤。

  我下放后的第二年,农科站又先后来了王友云、刘莉、王玉梅、康鹏(从四川省过来的)四名知青,知青人数达到七名。这些知青和我一样都十分勤勉,没有一个偷懒耍滑的。知青中由于康鹏是外地过来的,听说是一个大干部的子弟,他的生活中有一个习惯,喜欢把海带泡几天后喝海带水,把青菜捣碎后喝青菜水,说能增加人体内的碘和叶绿素。他来的时间不到一年又走了,听说是转回四川的知青点去了。

  我印象最深的人有三位,一位是来自杨腊溪大队的抗美援朝复员军人黄伯伯,在战场上他的左腿被流弹击中负伤,走路时脚有些跛,公社为了照顾他,安排他在农科站放牛,当仓库保管员。他为人非常诚实,工作认真负责。每次放牛都很晚才收工,一定要把牛喂得饱饱的。每天收发农具他都会仔细清点,做到没有丁点差错。我喜欢找他说话,要他讲在朝鲜打仗的故事,他总是很谦虚,说没什么了不起,只是尽了一个军人的本份。他说自己没有打什么大仗、恶仗,跟着大部队一起冲锋打埋伏,转送军用物质,没有立什么功,负伤后,部队给了他一个三等残疾军人证书,复员回到老家的。

  印象较深的第二位是站里的厨师李师傅,我记不清他的名字了,只知道他是冲天湖大队的,儿子叫李翀,他的个头很高,比我后到农科站,被安排和我住一个房间。他的厨艺很好,杀一只鸡,从烧水到杀干净,做熟,最快只要15分钟,因为农科站与公社只隔一条水沟,公社里来客人了有时还请他去掌厨。我现在做饭的厨艺还是那时他告诉我的。他对我十分关心,看到我劳动强度大,怕我吃不饱,把自己省下的粮食送给我,现在想起来仍然是很感激他的。

  另外一位是高我一个年级的校友周诗秋的母亲梁姨妈,她丈夫是公社党委副书记叫周则保。她们一家在公社里分到的住房不够,安排与农科站的人住在一起。粱姨妈为人十分和善,对我关怀有加,记忆最深的是那时由于经济困难,只能吃得起光头面,梁姨妈在公社饮食店工作,每次都会在下面时给我多加点猪油,怕我不经饿。她家里改善伙食或是来客人了加莱都会喊我过去和她们家里人一块吃。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她,一位乐善好施的像妈妈一样关心我的人。

  另外一位是高我一个年级的校友周诗秋的母亲梁姨妈,她丈夫是公社党委副书记叫周则保。她们一家在公社里分到的住房不够,安排与农科站的人住在一起。粱姨妈为人十分和善,对我关怀有加,记忆最深的是那时由于经济困难,只能吃得起光头面,梁姨妈在公社饮食店工作,每次都会在下面时给我多加点猪油,怕我不经饿。她家里改善伙食或是来客人了加莱都会喊我过去和她们家里人一块吃。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她,一位乐善好施的像妈妈一样关心我的人。

  下放时,留给我印象最深的事情是拾牛粪,每年的冬天,农科站男劳力干得最多的是拾牛粪,每天清早,吃过早饭后十多位男子汉每人挑着一担粪桶从站里出发,沿着冲柳河的大堤上下行走去拾牛粪,当时每天规定的任务是要拾三百斤才算满工分。开始几天还好完成,但拾的人多,附近的牛粪很快就不够量了,我们越来越难达成目标了。最远的时候要走十多里路才能收满一担。有时我们驾着小木船到别的大队,别的公社去拾。记得我们为完成任务还做了一次“贼”,那天很冷,大约早晨五点钟,天还没有亮,我和两位仁兄便挑着粪桶驾着小划子船,到冲天湖公社夹堤口大队对面的周家店公社恒丰大队社员的牛棚里偷了满满三担牛粪,我们很害怕他们发现追赶过来。虽然我们很快就完成了任务,但忐忑不安了许多天,生怕惹出麻烦来。

  第二件事是生产沼气。在那个年代,生产沼气是件新鲜事,我们农科站在全公社是第一个搞沼气池的。我们从外面请来技术员指导,挖池子,倒牛粪、猪粪,割些青草混合在池子中,再倒一些粪水,盖上水泥盖子,接上塑料管子,与特制沼气灶相连。沼气池中的那些物质大约需要20天发酵,便能产生足够多的气体供食堂烧水、做饭时使用。这是当时农村最早使用的清洁能源。还有经过发酵后的猪粪、牛粪肥效更好,更加环保卫生,对人体产生的影响更小。农科站的领导让我参加了这个试点。我也感受到了农村的悄然改变。

  第三件事情是在劳动之余,一同下放的知青曹小莉把他父亲曹叔叔读中专时阅读过的几本《长江文艺》带给我学习。由于当时这样的文艺书籍很少,我很喜欢,有的內容看过许多次,对我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后来考大学时虽然报考的是理科,但偏爱文科成为了一种习惯。直到今天我都喜欢学习写写诗歌、散文之类的东西。

  三年农村里的生活,是我人生中一笔宝贵的财富。最大的收获是锤练了自己坚强的毅力和增强了克服困难的勇气。在后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每当遇到什么困难我都会想起当年的艰辛和不易,我都会持之以恒的去坚持、去努力。一生中我虽然没做出什么大的成就,但我无论在什么岗位上都是兢兢业业,力争做得更好。梁姨妈的善良,李师傅的关爱、黄伯伯的谦虚都影响了我一生的许多选择,都是我学习的楷模。

  四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我已经退休快六年了,农科站的变化也是中国农村改革的一个缩影。完全解决“三农”问题,让农村得到更好的发展,让农民更加富裕的生活,还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这里我欣喜的看到当年的公社粮店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粮食生产农业机械专业合作社,大型农业机械的应用让农民体力劳动大为降低,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粮食加工、运输更方便快捷。相信这里还会发生更多的变化,愿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更加幸福!冲天湖农科站是我一生中永恒的记忆!


在线客服
联系方式

热线电话

13902465197

上班时间

周一到周六

公司电话

13902486908

二维码
线